#25 外派人的自我鍛鍊,洗盡鉛華仍是一條好漢


Reader,2024年第一季已經進入倒數,你過的好嗎?

從去年年底的工作旺季到現在,我幾乎沒有甚麼停下腳步。要說有比較悠閒的時間,就是春節的最後三天才躺在床上耍廢追劇。正職工作之餘,都在忙碌網路事業。期間,我其實寫了兩封電子報。結果存檔不善,全部消失,我真的差點崩潰。不過,至少你能注意到2024年春節後第一封電子報的版面改動;)

前段時間,「工具王阿璋」來胡志明市旅居一個月。有些人也許不認識他,但是網路產業的從業者應該沒有人沒讀過他的文章。

阿璋近期正在轉型他的事業,新上線的服務就是「網路事業諮詢」。在他離開胡志明市的前兩周,我總算排上隊。而且刻意約實體會面,是因為我深知,通常更多精華的產業資訊都會出現在閒聊的時間。如果只是線上諮詢,大概諮詢結束就會直接下線。

這4年當中,為了學習經營部落格,我花了很多學費上課、寫了無數封郵件問同行,尋求過的諮詢服務起碼有4位,但我的自學進度還是非常緩慢。究其原因,是產業慣性產生的落差。

我從業以來,就一直在以「產品」為導向的行業裡打轉。最早在製造業如此,後來進到貿易公司也是每天忙打樣、驗貨。(直到去年,才轉向到以人為本的服務業)

記得去年春天跟一位從事貿易30年的前輩相聊。

在整個供應鏈河流裡面,最上游的原料廠、零件廠人才,都想往中游的組裝廠流動。中游組裝廠的人才,也期望能被下游的品牌方、貿易商挖角。大家都想從被鞭策的乙方,升格成鞭策別人的甲方。

這位前輩的生涯歷程就是從最上游的零件廠,一路到組裝廠,再被挖角到貿易商。從馬來西亞到中國,再從中國到越南。當我以為他已經通透供應商管理,應該會再往美國銷售端移動、成為主宰供應鏈的消費端時,他卻止步了。

他說,在供應鏈一端,我們成天都是圍著「產品」轉。任何消費需求,進到供應鏈,也要看能不能打出樣品、能不能技轉量產,才能創造經濟價值。;但是到到銷售端就不同了。銷售端是以「人」為中心轉動,能不能洞察消費者心理、創造需求,才是輸贏關鍵。

但對於身處生產世界的我們來說,所有東西都要能看的見、摸得著。去討論那些看不見的消費者心理、市場趨勢,這真有點令人摸不著頭緒。在供應鏈這端,成天鞭策我們做這做那的品牌方,他們大部分時候自己也搞不清楚到底哪波設計會大賣。

在我這幾年經營部落格也是遇到一樣的困擾。給我一個主題,我可以快速生成SOP、做地鉅細靡遺。給我一本工具書,我可以複製貼上、原書重現。但到底要做甚麼主題?即使看過很多書、上很多課程,也都有乖乖照做,但整體策略來說我依舊是霧裡看花。所以追蹤我的老粉都知道,從我大學開始接觸網路事業以來已經走過很多不同階段。

就這樣見樹不見林的胡搞瞎搞很久,直到去年突然領悟,如果沒有站上制高點去看網路產業這片林子是甚麼樣子,再繼續埋頭種樹,即使培育出幾顆好苗子,也會因為和環境不合適,三五年就枯萎。

這點,在外派工作也是一樣。

這些年來,我從製造業工廠、到管理供應商的貿易公司,再到現在的服務業,中間還有一年自由工作者。每個職涯階段在產業鏈中,都是完全不同的位置。外派人的大宗職業,也大約是這三種產業。

我算是幸運的九零後,能夠在外派的嚴苛條件和不景氣、疫情停滯下,取得這些職業機會。30歲前,在產業鏈裡走了個遍,整體資歷和薪情也沒有因為轉職就歸零重計。只是在不同位置的工作思維和作戰策略,以及不同國情的外商公司,那是真的大相逕庭,這些以後有機會再細細道來。

比起國內2300萬人搶破頭的小小就業市場,如果願意到海外放手一搏並且找到屬於自己的縫隙市場,會比在台灣有趣很多,升遷速度也飛快。

重要的是,你必須要是一隻打不死的小強。心理素質強壯、心胸開闊、並且能克服強大的工作壓力和文化適應難題。如果你是女孩,還得各種躲閃無處不在的ME TOO危機。站穩腳步後,也不能志得意滿,而是繼續學習和虛心受教。

外派人的世界,有人洗盡鉛華、歸來仍是一條好漢,也有不少人歷經滄桑、最後淪為台流。期許大家都能成為自己心中的理想模樣。


一篇精選好文

三大讀者資源

零經驗、零支援也不怕,帶你安心入門外派,升級去打怪

加入外派人天地

2015年從北越玩到南越,坐上飛機3小時,跟著瑪莎一起去旅遊!

越南旅遊一把抓 →

分享我10年學習越南語的魔法經驗總結,讓你少走彎路

收藏學習資源 →

女孩瑪莎(Masachang)

邀請你一起閱讀我創作的內容,希望這些資訊可以幫助到你!利用電子信箱訂閱我,可以定期收到我的最新通知喔!

Read more from 女孩瑪莎(Masachang)

Reader,近況如何? 距離春節後,已經開工一個月,希望這段時間你一切順利。 回想起上一次假期, 媽媽和我展開了為期14天的南越自由行。 最後媽媽在第10天就因為體力不支,提前結束行程。 熱愛旅遊的媽媽,每每講到出門遊玩就精神抖擻、準備大玩特玩。 屢次都是年少的我先舉旗投降,想拉我媽早點回家休息。 這次角色互換, 我第一次看到媽媽對她最愛的旅遊中喊著要休息。 另一邊,爸爸也正式退休。 父女倆通話的頻率增加,爸爸也學會用視訊通話。 然而,第一次開視訊時, 聊到一向健康、精壯的爸爸變瘦的話題。 爸說:「不是變瘦,是你爸年紀大了。蛋白質流失、肌肉也會流失。」 赫然發現, 父母和我的生命曲線正迎來重要的交界點。 以2023年統計台人平均壽命為80歲來說,放寬抓個90歲來看, 我剛過完人生的第一個1/3,來到30歲大關。 父母則是邁入人生的最後一個1/3…… 我從沒想過這個沉重的生命議題竟如此猝不及防襲來, 喘不過氣來的恐懼與不安把我拽進一個巨大的黑洞裡。 再熱情的越南艷陽、再滿布商機的生意場, 都無法引起我對生活的熱情與追逐成就的激情 好一段時間,我不出門、不社交、不創作,...

Reader,近來好嗎?你最近有沒有甚麼期待/努力很久的事情,終於實現了呢? 時序進入2024下半年,七月中我的家人終於來越南看我了! 以前家人覺得我不會在越南待太久,都沒人提這件事。不過日久天長,才開始把「去越南看女兒」這件事情掛在嘴上,直到今年才終於成行。 當旅遊變成生活 在海外生活的人,總覺得跟寶島朋友圈,活在平行世界。 起初會興沖沖地分享我們在外看見的美好,日子一久,就感覺說地再多、再生動,終究是與他們無關的生活。 (不知道,遠在寶島的朋友們,生活在不同城市時,會不會有類似的感覺?) 並非美好的事物減少了,而是我們的心態轉變了。 由一種「旅行者」的好奇心情,轉變成為「生活者」的沉靜狀態—那些狗屁倒灶的生活瑣事從感覺「有趣」變成「有病」的時候。 當我看到家人真的出現在這座城市的時候,平日裡鑼鼓喧天的噪音城市又變回美好。 尤其當我的櫥櫃裝滿來一客泡麵時,真的幸福感滿滿!(雖然越南也可以買到來一客,不過因為價格翻倍,每次要放進購物籃都考慮很久) 這次家人的旅行不是那麼順遂,有感冒發燒、中暑暈眩、噁心不適。不過感謝老天保佑,沒讓我們遇上急性腸胃炎。...

Reader,分享一個好消息(也許你已經知道了,但我還是想再講一次) 今年第二季,我正式和商業週刊簽下獨家專欄的合約囉!這是瑪莎的第二個合作專欄,未來將會發布關於外派職場的觀察和體悟。 如果你是純粹好奇外派生活的人,請你追蹤《商周女孩瑪莎專欄》。這可以讓生活在台灣的你,更進一步了解外面還有一眾7萬台灣同胞的海外職場樣貌。; 如果你是即將踏上外派旅途的人,請你追蹤《外派生存攻略》。這可以讓你免於瞎子摸象,知道外派生活的全貌,並且了解自己該準備甚麼心態與物件出海。(以及未來將會遇到的狗屁倒灶的鳥事); 如果你是因為旅遊喜歡越南的人,請你到《女孩瑪莎派越南》的部落格。這裡專門發布關於越南旅遊的資訊文章,有大量的懶人包、盤點文和景點地圖可以儲存。 你可能是因為工作來到越南,開始在地旅遊。或者是因為來越南旅遊,升起想在這裡工作的心情。不管如何,都很開心在這裡認識你。 (不過說實話,通常前者工作的閒暇時間多半會想返台休息或是去隔壁泰國旅遊) - 分享近期創作減少的原因。 受到Google演算法改變的影響,大量純內容創作者的網站都受到重擊。取而代之的,是權重大的品牌、購物、商用網站。...